[新手上路]批处理新手入门导读[视频教程]批处理基础视频教程[视频教程]VBS基础视频教程[批处理精品]批处理版照片整理器
[批处理精品]纯批处理备份&还原驱动[批处理精品]CMD命令50条不能说的秘密[在线下载]第三方命令行工具[在线帮助]VBScript / JScript 在线参考
返回列表 发帖
四,列文件名:dir

显示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列表。
DIR [drive:][path][filename] [/A[[:]attributes]] [/C] [/D] [/L] [/N]

[/O[[:]sortorder]] [/P] [/Q] [/S] [/T[[:]timefield]] [/W] [/X] [/4]


[drive:][path][filename]
  指定要列出的驱动器、目录和/或文件。


/A
显示具有指定属性的文件。

attributes
D
目录
R
只读文件
H 隐藏文件
A
准备存档的文件
S 系统文件
-
表示“否”的前缀

/B
使用空格式(没有标题信息或摘要)

/C
在文件大小中显示千位数分隔符。这是默认值。用 /-C 停用分隔符显示。

/D
跟宽式相同,但文件是按栏分类列出的。

/L
用小写。

/N
新的长列表格式,其中文件名在最右边。

/O
用分类顺序列出文件。

sortorder
N
按名称(字母顺序)
S
按大小(从小到大)
E 按扩展名(字母顺序)
D
按日期/时间(从先到后)
G 组目录优先
-
颠倒顺序的前缀

/P
在每个信息屏幕后暂停。

/Q
显示文件所有者。

/S
显示指定目录和所有子目录中的文件。

/T
控制显示或用来分类的时间字符域。

timefield
C
创建时间

A
上次访问时间

W
上次写入的时间

/W
用宽列表格式。

/X
显示为非 8dot3 文件名产生的短名称。格式是 /N 的格式,短名称插在长名称前面。如果没有短名称,在其位置则显示空白。

/4
用四位数字显示年

关于dir命令比较多,看到上面一大堆的参数头都晕了,呵呵~ 在这里我们学习一些常用的就OK~


1,列出c:\windows下的目录及文件
格式:DIR [drive:][path][filename]

1,
dir c:\windows

这种方法有明显的缺点——当列表中的目录及文件过多时就无法完全显示,我们将通过/p参数解决这个问题。

/P 在每个信息屏幕后暂停。
2,
dir /p c:\windows

我们在命令最后加上一个参数“/p”(“page”页的缩写),列文件时就会使用分页显示方式,即列出一屏的目录及文件后,提示按任意键继续...”,按任意键后则显示下一屏。这样就可以逐屏查看了!

/B 使用空格式(没有标题信息或摘要)
3,
dir /b c:\

我们在查看时,发现列出来的文件都带有日期,时间,创建者等信息,我们可以在命令后加上/b参数,让它只列出文件名称。

2,列出c:\指定属性的文件
格式:DIR /a: attributes (这里的:号可以省略)

attributes
D
目录
R
只读文件
H 隐藏文件
A
准备存档的文件
S 系统文件
-
表示“否”的前缀

1,
dir /a c:\

列出C:\下所有的文件。

2,
dir /ah c:\

列出隐含的文件(包含文件和文件夹)

3,
dir /ad c:\
列出C:\下所有的文件夹。

4,
dir /ad-h c:\

列出C:\下所有的文件夹,但不包含隐含的文件夹。

3,按分类列出c:\的文件
格式:DIR /o: sortorder (这里的:号可以省略)

sortorder
N
按名称(字母顺序)
S
按大小(从小到大)

E
按扩展名(字母顺序)
D
按日期/时间(从先到后)

G
组目录优先
-
颠倒顺序的前缀

1,
dir /on c:\
/o:排序方式 参数指定了dir命令显示命令结果时的排序方式,排序方式设为“n”即代表按照文件名的字母顺序排列(从A~Z,以此类推)。

例2,dir /ogn c:\
优先列出文件夹,并且文件夹和文件都按字母顺序排列。

★“/o”和“/a”都可以省略其后的冒号“:”,但之间不能留有空格。如“/o:n”省略后的形式应为“/on”。



Januapr 编辑整理于2009-08-14星期五23:11

[ 本帖最后由 januapr 于 2009-8-22 21:39 编辑 ]

TOP

三,目录切换:cd

1,同一个分区的切换
目录切换格式:格式:CD [盘符][路径]


如果当前目录是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mzybar,我们要切换到同一分区下不同的目录,请看下面的例子。(注:下面例子中的>表示命令行下的提示符,>前面的表示当前目录。)
1,
切换到C:\WINDOWS目录
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mzybar>
cd C:\WINDOWS
C:\WINDOWS>


2,
切换到C:\WINDOWS\system32目录
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mzybar>
cd C:\WINDOWS\system32
C:\WINDOWS\system32>


如果当前目录是C:\WINDOWS\system3,我们要返回到上一层目录,即返回到C:\WINDOWS时,我们可以这样:
3,
C:\WINDOWS\system32>
cd..
C:\WINDOWS>

在这里,cd..是不是简单了很多?呵呵!当然了,你也可以cd C:\WINDOWS

如果当前目录是C:\WINDOWS\system3,我们要返回根目录,即返回到C:\时,你可以试下这个:
4,
C:\WINDOWS\system32>
cd\
C:\ >

在这里返回根目录时,我们用的是cd\命令,当然你也是可以cd c:\

其实在DOS命令中...\都是表示相对路径的,.是当前目录,..是上一层目录,而\则表示根目录。

我们来试下cd.
5,
C:\WINDOWS\system32>
cd.
C:\WINDOWS\system32>

看到了吧,输入cd.后还是在原来的位置,因为 是当前目录,切换到当前目录当然没有变罗。

2,不同分区的切换
格式:格式:CD /d [盘符][路径]

如果当前目录是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mzybar,我们需要切换到其它分区目录,请看:
6,
切换到D:\123\abc
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mzybar>
cd /d d:\123\abc
D:\123\abc>


如果我们要切换到D盘的根目录,则有更简单的方法,请看:
7,
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mzybar>
D:
D:\>

在这里,我们直接输入驱动器号+冒号,就可以切换到它的根目录。

CD 的另一个用途:显示当前的完整路径,一般用通过 %cd% 加以引用
8,
@echo off
echo 当前路径是 %cd%
pause


执行显示的是当前的完整路径。

[ 本帖最后由 januapr 于 2009-8-23 08:29 编辑 ]

TOP

5。答复命令中的提问
格式:ECHO 回复|命令表达式

作用:通过管道命令 | 把“回复”作为输入传导给后面的“命令表达式”,并作为“命令表达式”的输入。(注意,管道命令|的输入方法,shift+ \ 这个我以前都不知的,呵呵!)
5
@echo off
rd /s c:\abc
pause

执行显示:
c:\abc, 是否确认(Y/N)?

解释一下,这里abc是一个不为空的文件夹,用rd 命令删除时它将会询问你YN,这时你就要手动的输入Y/N了。OK,我们把批处改一下
6,
@echo off
echo Y|rd /s c:\abc
pause

这时系统将会自动帮助我们把Y输入确认了。

6。建立新文件或增加文件内容
格式:echo 文件内容>文件名

7,
@echo off
echo 123>myfile.txt
pause


这样我们就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了一个myfile.txt文件,文件的内容为123  如果你想要建立一个空的新文件,那你可以试一下这个
8,
@echo off
echo. >myfile.txt
pause

注:上面所有实例中的pause是暂停命令,主要是用来暂停演示给大家看的,哈哈!!


二,注释语句:rem

rem 为注释命令,一般用来给程序加上注解,该命令后的内容不被执行,但能回显。
1,
@echo off
echo 这是例1哦!
rem 上面的echo 语句用于显示提示。
pause


另外 :: 也可以起到 rem 的注释作用,而且更简洁有效;但有两点需要注意:
第一,
任何以冒号:开头的字符行,在批处理中都被视作标号,而直接忽略其后的所有内容。
有效标号:冒号后紧跟一个以字母数字开头的字符串,goto 语句可以识别。

无效标号:冒号后紧跟一个非字母数字的一个特殊符号,goto 无法识别的标号,可以起到注释作用,所以 :: 常被用作注释符号,其实 :+ 也可起注释作用。
2,
@echo off
echo 这是例2哦!
::上面的echo 语句用于显示提示。
pause

第二,
rem 不同的是, :: 后的字符行在执行时不会回显,无论是否用echo on 打开命令行回显状态,因为命令解释器不认为他是一个有效的命令行,就此点来看, rem 在某些场合下将比 :: 更为适用;另外, rem 可以用于config.sys文件中。



[ 本帖最后由 januapr 于 2009-8-23 15:09 编辑 ]

TOP

返回列表